控制工程  代码:085210
   一 工程领域简介及研究方向
问鼎在线控制工程领域涵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智能控制、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智能交通系统、机器人技术等研究方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校级重点学科,2009 年获湖南省本科教学特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25 人,其中教授 6 人,研究生导师13人。受学校的办学历史和行业背景的影响,控制工程领域主要为电力、交通、机械等行业服务,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交通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与湖南大学共建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湖南省电力公司共建智能带电作业技术与装备(机器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本学科教师近年来先后承担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科研基金项目50 多项;近年来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 10多项,授权国家专利30多项。本领域师资力量雄厚,具有良好科研条件,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控制工程技术人才,在凝汽器自动清洗机器人、变电站自动巡检机器人、医用产品质量视觉检测机器人、语言动力系统、智能计算、道路交通参数检测技术、图像处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工程技术优势与学术研究特色。
序号  | 
研究方向  | 
1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2  | 
智能控制  | 
3  | 
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  | 
4  | 
智能交通系统  | 
5  | 
机器人技术  | 
   二 培养目标
控制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应该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现代实验方法和手段,具备较强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掌握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机器人技术、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大数据处理、传感与检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的建模分析与优化设计技术。能从事控制工程领域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备进一步在学术领域深造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能力。
   三 培养方式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以技术研发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鼓励组成由研究生指导教师组成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学校审批通过的校内外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全脱产学习方式,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在职不脱产的学习方式,但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导师指导应贯穿整个培养环节,其中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校外实践部门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 学制与学分
1. 全日制脱产学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 2.5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 3 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2.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上为一年。
3.最低学分要求
总学分  | 
课程总学分(26学分)  | 
必修培养环节学分 (8学分)  | 
学位论文学分(34学分)  | 
公共基础课  | 
选修 课程  | 
专业实践  | 
开题 报告  | 
学位论文  | 
公共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  | 
68  | 
5  | 
12  | 
9  | 
6  | 
2  | 
34  | 
 五 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 时间  | 
备注  | 
公共基础课  | 
公共 基础 课  | 
G1211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Ⅱ  | 
必修  | 
G1211002  | 
自然辨证法概论  | 
1  | 
Ⅰ  | 
G1311003  | 
工程硕士英语   | 
2  | 
Ⅰ  | 
专业基础课  | 
G1011007  | 
高等工程数学  | 
3  | 
Ⅰ  | 
必修  | 
Z0511001  | 
人工智能应用技术  | 
2  | 
Ⅰ  | 
X0511002  | 
计算机控制系统  | 
2  | 
Ⅰ  | 
X0511003  | 
智能控制  | 
2  | 
Ⅱ  | 
X0511004  | 
系统建模与仿真  | 
2  | 
Ⅰ  | 
X0511005  | 
先进控制技术专题  | 
2  | 
Ⅰ  | 
选修 课程  | 
专业选修课  | 
X0512001  | 
专业英语   | 
1  | 
Ⅱ  | 
至少选9学分  | 
X0512003  | 
机器人技术  | 
1  | 
Ⅱ  | 
X0511008  | 
数字图像处理  | 
2  | 
Ⅱ  | 
X0511009  | 
智能检测与传感技术  | 
2  | 
Ⅱ  | 
X0512002  | 
数据采集与数据挖掘  | 
2  | 
Ⅱ  | 
X0512004  | 
变流技术与运动控制  | 
2  | 
Ⅰ  | 
X0512005  | 
智能计算与现代优化方法  | 
2  | 
Ⅱ  | 
G1212001  | 
工程伦理(工程硕士必修)  | 
1  | 
Ⅱ  | 
X0512006  | 
专业学术研究方法论(控制、交控)  | 
2  | 
Ⅱ  | 
必修环节  | 
开题报告  | 
  | 
2  | 
  | 
  | 
专业实践  | 
  | 
6  | 
  | 
  | 
  | 
  | 
  | 
  | 
  | 
  | 
  | 
  | 
注:1.英语实行免修申请制度,申请免修条件如下:
(1)TOEFL成绩95分以上(IBT),2年内有效;
(2)IELTS成绩6.5分以上,2年内有效;
(3)GRE成绩320以上(新),5年内有效;
(4)GMAT成绩700分以上,5年内有效;
(5)WSK(PETS 5)考试合格,2年内有效;
(6)国家英语六级CET6考试520分以上;
(7)本科或硕士阶段获英语专业学位或毕业证书。
2.同等学力及跨学科报考的硕士生根据研究方向补修本学科本科骨干课程2门,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计划,不计学分,由导师和学院负责检查和审核。
   六 必修环节及要求
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计2学分
硕士研究生必须调研、查阅中外文献,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研究进展,确定研究内容,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发方法、预期成果、进度安排等。要求查阅50篇以上中外文文献,其中外文文献所占比例不低于30%,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书面报告。开题报告由培养单位组织,除保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经专家组评审合格后可开展论文工作。
2.专业实践,计6学分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和实践训练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实践环节包括校内实验教学、参与导师指定的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工程技术背景的课题研究,校外企事业单位或工程现场的实习实践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记6学分,研究生要提交专业实践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校内外导师审阅并签署意见,学院负责审核。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参加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在学位论文工作中期,学院组织考核小组,依据选题报告的内容和计划,检查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下一阶段工作计划、预计完成日期。对论文中期检查不通过者不能申请答辩。
   七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等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在校内或相关企业完成。学位论文应聘请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2名具有应用研究经验的专家进行评阅。答辩委员会中应至少有一名来自企业或应用研究部门的同行专家。
参照《问鼎在线关于攻读博、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工作的若干规定》,控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满足《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资格要求》。
    1.工程实践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满足如下条件之一,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资格(论文或材料统计原则上截止时间为4月30日或10月30日)
    在国内或国际公开出版的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刊物限定见《问鼎在线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毕业论文发表规定期刊目录》,未列入目录但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刊物,由学院学位委员会认定通过。发表论文以问鼎在线为第一作者单位,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且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
   (1)普通期刊(仅限满足《问鼎在线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毕业论文发表规定期刊目录》要求)文章见刊,附出版物原件;
   (2)国际期刊、本专业中文核心期刊见刊或收到录用通知;
   (3)定期召开的国际会议,论文见刊或录用通知及缴费证明,并附同一国际会议的前几届EI检索证明(EI检索网页);或论文EI检索结果;
   (4)参加企业工程实践,并成功申报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省市级科技项目,排名位于校内人员前二;
   (5)企业工程实践一学年,并申请校企合作专利一项,发明专利进入实审阶段、实用新型授权,专利内容与学位论文相关,排名位于前三;
   (6)企业工程实践一学年,并完成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技术开发、工程项目、撰写报告等,经三位本学科导师联名签署质保意见;联名签署质保意见之导师负有质保连带责任,并经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核。
导师可根据各自研究方向,对学生提出不低于如上之要求。
    2.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要反映本人在控制工程领域中完成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试验测试等技术成果所达到的专业水平,表明本人已掌握控制工程领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独立承担完成大型工程项目或从事技术开发的能力。学位论文应达到的技术水平和工作量要求:
   (1)论文观点内容应有技术新颖性或创新性,可以是应用研究、工程技术开发,也可以是高新技术和重大工程技术的应用;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难度和先进性,且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工作量,能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应对工程实践内容较为详尽地分析,通过仿真验证或技术评审等;
   (3)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合作项目应明确研究生具体完成的内容;
   (4)学位论文格式规范符合GB7713~87国家标准和问鼎在线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
  (5)论文不少于3万字,参考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0篇。